漢武帝元光六年,就在南下劫掠的匈奴人志得意滿之時,家鄉突然傳來消息——
祖墳被人挖了。
暴怒的匈奴人調兵截擊,卻連挖墳者的一根毛都沒摸到。
這個出手就奔著對方十八代祖先去的將領,就是:
大漢第一小舅子,匈奴人祖墳毀滅者,古代軍事精算師,親友造反專業戶,脾氣很好但每個得罪他的人都S透了的傳奇名將——衛青。
衛青,一個著名的老實人,出生在一個不太老實的家庭裡。
衛青本人姓衛,而他生物學上的父親姓鄭——衛青的母親在平陽侯府打工時,與同在侯府工作的小官鄭季締結了不合倫理的關系,於是就有了衛青。
作為私生子,衛青從小活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環境裡。
Advertisement
母親養不起他,於是把他送到生父那裡,見到勞動力的鄭季很高興,給了他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——放羊。
鄭季說:隻要你實現目標對齊,聚焦行業痛點,開拓全新賽道,培養生態認知,加強用戶心智,形成從入門到入土的生態閉環,構築行業獨有的護城河……我就給你一口飯吃。
在父親的榜樣作用下,鄭季的兒子們更是對衛青這個兄弟極為惡劣,把衛青完全當作家奴看待,動輒辱罵毆打,衛青的生活環境差到隻能和羊睡一起。
在這兄友弟恭的環境中,衛青放了三年的羊也沒學會給羊群賦能,於是他決定向社會輸出優秀人才——簡而言之,他把老板炒了。
西漢沒有失業B險,離開鄭季之後,深感生父缺德的衛青幾經輾轉,終於通過母親的內推在平陽公主府上找到一份工作——騎奴。
所謂騎奴,就是貴族身邊騎馬的小嘍啰。
從縣吏家的牛馬變成公主家的牛馬,某種意義上也算實現階級跨越了。
得到新工作的衛青很滿意,至少不用跟羊睡在一起了。而此時的衛青還沒有意識到,一個人好運來了,真是擋都擋不住。
衛青有一個顏值很高的姐姐——衛子夫。
衛子夫有一個志向遠大的上司——平陽公主。
平陽公主,漢武帝劉徹的親姐姐,大漢第二有權勢的公主。
之所以說她第二有權勢,是因為第一有權勢的公主是她的姑姑,大漢第一天使投資人——館陶公主。
在上一輪皇位吃雞大賽中,正是館陶公主全力支持當時的膠東王劉徹,才使得劉徹最終贏得了皇帝寶座。
劉徹登上皇位後,作為回報,館陶公主的女兒被封為皇後,館陶公主本人更是成為大漢呂不韋,權傾朝野。
平陽公主的目標,就是成為下一個館陶公主。
成為下一個館陶公主有兩種方法。
第一種,是拉攏皇帝成為自己人。
第二種,是扶持一位自己人當皇帝。
平陽公主決定:兩件事同時推進——首先派出美女拉攏與皇帝的關系,再扶持美女所生的孩子成為太子。
至於為什麼不學習館陶公主,讓自己的女兒與皇帝親上加親,倒不是平陽公主不想,主要是她隻有一個兒子,雖然她不介意送出兒子給弟弟充實後宮,但很明顯,弟弟和兒子都不太願意。
沒有關系戶的情況下,平陽公主在封地內開展了一場公平的海選。
容貌姣好的少女們湧向侯府,帶著成為皇後的希望彼此角逐,比拼最動人的容貌,最玲瓏的心性,還有最熾烈的野心。
海選最後,少女與公主對視,信念在彼此的眸光間跳躍。
公主找到了最好的人選,公主府的家生女,騎奴的姐姐——衛子夫。
計劃從此開始,命運如約而至。
在一次宴會中,平陽公主成功把衛子夫送到了漢武帝面前,漢武帝也很給面子,當即決定把衛子夫帶回宮中,隨後衛子夫就過上了……小透明的生活。
向皇帝進貢美女是漢代貴族極為常見的社交行為,漢代的宮廷管理又相當混亂,因此衛子夫剛一進宮,就淹沒在了茫茫多的同行之中。
你說你是來攻略皇帝的?你背後是平陽侯府?
大家都是來攻略皇帝的,誰背後還沒有一兩家豪門的支持?
想要拿下皇帝,寵冠六宮?
後面排隊吧你。
衛子夫排了一年多的隊,排到 OFO 退款都快輪到她了,連皇帝一面都沒見到。
衛子夫等不了了。
她決定劍走偏鋒。
她要把皇帝炒了!
衛子夫提出了離職申請——皇上,我要出宮自謀生路。
漢武帝劉徹,是一個逆反心很重的人。
衛子夫在宮裡的時候,劉徹連衛子夫是誰都想不起來,但當衛子夫想走的時候,漢武帝立刻召見了衛子夫。
我倒要看看是誰沒被朕的人格魅力吸引?
這次見面改變了歷史。
見到衛子夫之後,漢武帝就像被潑了咖啡的霸道總裁一樣,突然覺得這個女孩好單純不做作,不但拒絕了衛子夫的離職申請,還給衛子夫直接開啟了貴賓通道,跳過排隊,直達漢武帝的身邊。
衛子夫抓住了機會。
元狩元年,衛子夫誕下一子,是為太子劉據。
成功誕下皇子,衛子夫很高興。
終於有了長子,漢武帝很高興。
皇朝有了繼承人,群臣十分高興。
但是有一個人例外Ṫúₛ。
皇後陳阿嬌,不高興。
作為劉徹的青梅竹馬,大漢頂級白富美,當朝第一天使投資人館陶公主的女兒,陳阿嬌近乎擁有一切。
權勢,財富,名位,容貌,家世……作為當朝皇後,陳阿嬌隻缺少一樣東西。
孩子。
皇後陳阿嬌,入宮多年,始終無子。
而今衛子夫誕下皇子,感覺地位受到威脅的陳阿嬌選擇了回娘家哭。
陳阿嬌的母親,大漢第一天使投資人館陶公主勃然大怒。
敢威脅我女兒的地位,信不信我S你全家?
館陶公主是個說到做到的人,她立刻派出S手去S衛子夫全家,包括衛子夫的哥哥衛長君,姐姐衛少兒,以及還在平陽侯府做騎奴的衛青。
此時的衛青對一切毫不知情。
作為一個人緣很好的老實人,衛ṱũ̂ₒ青的人品發揮了作用,他的好朋友公孫敖得到消息後,立刻拉出一群壯漢去攔截刺客,雙方在平陽侯府大打出手,通過把事情鬧大的方式把矛盾捅到了皇帝面前。
得知丈母娘的所作所為後,武帝的警惕心立刻被激發了。
而今皇後無子,丈母娘S我宮妃,若是皇後有子,丈母娘是否要S我?
宮鬥中長大的劉徹,從來都沒有安全感,皇後的母族已經揚起刀鋒,皇權在沉默中開始對抗。
平陽公主等到了機會,極為堅定地站到了皇帝身邊,而曾經的皇帝最大支持者館陶公主,與皇帝再也沒有信任了。
宮外的刀光中,嫌隙正悄然滋長。
館陶公主權傾朝野,朝廷中有多少是館陶公主的人,漢武帝不願猜測,他需要能幫助他對抗館陶公主的人,他需要在他與館陶公主的對峙中絕對不可能背叛的人。
漢武帝很快找到了最佳的人選——差點S在館陶公主刀下的年輕人,衛子夫的弟弟——衛青。
衛青就這樣一步登天,進入皇帝的視野。
在武帝的培養下,衛青先任侍中,作為天子近臣協理政事,而後又擔任宮衛,統領皇帝的私人武裝。
漢武帝封賞衛青,本來隻是為了和丈母娘館陶公主對抗,但把衛青放到身邊觀察一段時間後,漢武帝發現:這個衛青,好像是個棟梁。
衛青長得很帥,帥到野史傳聞,漢武帝不是因為寵幸衛青的姐姐才重用衛青,兒時因為看上衛青才寵幸衛青的姐姐。
衛青記憶力很好,這讓漢武帝很放心地把一些私人事務交給衛青。
衛青為人老實,而且有一個窮苦出身共同的特點——節儉,以至於漢武帝從不擔心衛青貪汙。
在朝堂學習過政事,在軍中演練過兵法,經歷多個崗位的鍛煉之後,漢武帝終於確定,衛青可用。
那就要實現自己真正的目標了。
漢武帝,或者說劉氏歷代皇帝有一個共同的目標——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
朕要這天下再沒有不聽指揮的地方。
太爺爺解決了異姓諸侯,爺爺和父親解決了同姓諸侯,自己解決了豪族和外戚,放眼望去,漢武帝的眼中隻剩下了最後一粒沙子。
那是他太爺爺,爺爺和父親共同的遺憾。
那是大漢建國以來最崇高的夢想。
北擊匈奴。
漢高祖六年,劉邦派兵北上,去揍一個不著名的倒霉蛋——韓王信。
這位韓王信是戰國韓襄王的後代,張良的老朋友,秦末橫跳之王。
楚漢之爭中,他起初追隨劉邦,被劉邦封為韓王,後來投靠項羽,被項羽封為韓王,後來再投靠劉邦,又被劉邦重新封為韓王——堪稱漢初第一反復橫跳大師。
但他再怎麼反復橫跳,也始終跳不出名字的陰影。
他,韓國王族,劉邦項羽親封的諸侯王,就因為和背水一戰的韓信重名,被史書和後世所有人稱為「韓王信」。
慘到連自己的名字都沒保住。
在劉邦原本的構想中,菜得恰到好處的韓王信負責防備匈奴,十分完美。
匈奴人有什麼了不起的,當年趙國李牧揍過,秦國名將蒙恬更是一出兵就嚇得匈奴後退七百餘裡,我知道韓王信不如蒙恬——就算他菜一點,讓匈奴人退三百裡沒問題吧?
但劉邦忽略了兩件事。
第一,韓王信不是菜了一點。
讓韓王信頂替蒙恬的工作,約等於讓奔波兒灞頂替孫悟空去取經。
第二,匈奴變強了。
在秦末亂戰的同時,匈奴出現了一位英主——冒頓單於。
看著被大秦打擊到四分五裂的匈奴,冒頓非常生氣。
「和你們這群蟲豸在一起,怎麼能搞好匈奴呢?」
為了重建匈奴人的紀律性,冒頓制作了一種射出去會發出聲音的響箭,他規定:當他射出響箭後,所有人必須跟著他一起射,不從者S。
第一次,冒頓把箭射向了一頭野豬。
野豬被射成了刺蝟。
第二次,冒頓把箭射向了一匹馬。
馬被射成了刺蝟。
第三次,冒頓把箭射向了自己的寵姬。
寵姬被射成了刺蝟。
第四次,冒頓把箭射向了親爹。
冒頓成了匈奴之主。
在冒頓的領導下,匈奴人破東胡,吞樓煩,逐月氏,攻河套,完成了對整個大漠草原的整合。
就在漢朝建立的同時,匈奴也迎來了國勢的最高峰。
在十分能打的冒頓面前,劉邦很快收到了韓王信的消息:
救命!
十分無語的劉邦決定親自上,但是在帶兵去支援韓王信的路上,劉邦突然想到一個問題:
作為秦末反復橫跳之王,這次的韓王信怎麼這麼老實?
想當年,韓王信打不過我就投降我,打不過項羽就投降項羽,現在他打不過匈奴……
劉邦猜對了。
漢高祖六年,韓王信反出漢朝,投靠匈奴。
問候了韓王信的十八代祖先後,劉邦決定:親自帶兵平叛。
「就你這種戰鬥力還想學人造反?」
「你當你是韓信啊?」
劉邦很快暴打了韓王信的軍隊,匈奴也遵守承諾,前來援助韓王信,但因為韓王信的存在——雙方都對對方的戰鬥力產生了一些誤解。
漢軍體驗了韓王信的戰鬥力,表示匈奴軍備就這?
匈奴見證了韓王信的戰鬥力,表示中原士兵就這?
因此當劉邦率領的漢軍和冒頓率領的匈奴軍在白登相遇的時候,雙方都意識到——自己被韓王信坑了。
面對全身重甲的漢朝重步兵,匈奴騎兵發現自己根本射不穿這些鐵罐頭。
面對來去如風的匈奴遊騎手,漢軍發現自己根本追不上這群鬼火牧馬人。
這不是我見過的匈奴軍備/這不是我見過的中原士兵!
雖然匈奴用計把劉邦圍困在白登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雙方都有些繃不住了。
冬天的北方,雪花飄飄,由於缺乏過冬衣物,雙方都出現了大量非戰鬥減員。
天好冷,風好大,好害怕,好想家。
在當時,漢朝的異姓王還很多,這些曾經一起打項羽的戰友,對劉邦就像韓王信一樣忠誠。
劉邦要是有個三長兩短,我可就有希望當皇帝了啊。
最終,內部更不穩的劉邦選擇了服軟——交出大批金銀珠寶,換匈奴解開包圍,暫時停戰。
這是屈辱的和平,但劉邦不在乎,劉邦的一生中從不缺少退讓與割舍,但他相信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解決問題,就像當年陳倉暗度,曾經威壓整個天下的項羽,最終還是倒在了他的手裡。
但劉邦忽略了一件事。
那些與他共築榮耀的名將們,如今正與他一個個反目成仇。
當年垓下攻項,同行者皆封王。
而今劉邦想建立劉家的萬世永固,非劉氏而王者,天下共擊之。
那便隻有一戰。
敗者淪為舊時代的餘燼,而勝者點燃新時代的火光。
七年苦戰,劉邦收回了所有權位,失去了所有舊友,包括年少時最好的朋友盧绾。
在平定淮南王英布的戰鬥中,英布一箭射中劉邦。
英布的一箭射碎了劉邦最後的生命力。
平定英布後,劉邦拒絕了醫生的治療,回到故鄉,狂喝宴飲。
漢高祖十二年,劉邦酣眠在關中的大風裡。
大風起兮雲飛揚。
很多事隨著劉邦的S,就這麼擱置下來。
比如對匈奴的反擊。
皇帝很忙,忙著削藩;諸侯很忙,忙著造反。
功臣很忙,忙著起事;外戚很忙,忙著爭權。
大人物們都很忙,忙得不約而同忘記邊關——忘記那些匈奴人定期南下的S掠,忘記那些邊民日日夜夜的哭喊。
匈奴的事先放一放,我要把精力放在內戰上——大人物總這麼說。
這一放ẗú₇,就是三代皇帝。
漢惠帝,漢文帝,漢景帝……推恩令,同室操戈,七國之亂……大人物總有忙不完的事。
至於匈奴人每年南下的劫與S,終究是風霜近而長安遠。
大人物,聽不見。
公元前一百五十年,政治鬥爭的新勝利者館陶公主扶持膠東王為太子,而膠東王也對館陶公主的女兒許下了金屋藏嬌的諾言。
時光拔足狂奔,命運悄然流轉。
膠東王用了十年從太子變成皇帝,用五年等待掌控朝政的竇太後去世,用三年打倒外戚權臣,繼位十八年之後,他終於真正掌握了皇帝的權力。
他想做一些和之前的皇帝不一樣的事。
它叫劉徹,後世稱他為——漢武帝。
漢武帝元光六年,匈奴人如往常一樣南下搶劫。
這次,匈奴人遇到了與以往不同的回應。
登基十二年,漢武帝已不願隱忍。
過往的荒唐,恆久的忍耐,侵略者的張狂,求和者的恥辱,漢武帝見識了太多,漢武帝主導了太多,他也曾向先代帝王一般勸解自己,忍耐才能發展,和平萬歲。
未央宮內,衛青與憤怒的帝王一道,看著匈奴年年入侵的軍報,恫嚇出飄搖暗淡的燈火。